开拓新局面 再创新业绩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陈国民
2015年10月12日,张德江委员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乌马哈诺夫。摄影/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陈国民,就2015年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谈谈大家普遍关切的问题。
记者:高层交往是全国人大对外交往的重中之重。在过去一年里,张德江委员长和委员长会议其他组成人员与有关国家议会领导人保持了高层互访的良好势头。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国民:2015年,全国人大高层交往成果丰硕。6月初,张德江委员长赴俄罗斯出席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机制性会议和金砖国家议会论坛并访问韩国、印度,密集开展47场双多边活动,与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议会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广泛接触政要和企业等各界人士。8月底9月初,张德江委员长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四次世界议长大会,此访是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美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和我国即将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背景下进行的,意义深远。张德江委员长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作为大会副主席主持会议,举行6场双边会见,与多国领导人寒暄,并宣布向议联提供150万美元现汇捐助用于发展中国家议会能力建设项目,赢得各国议会和议联领导层高度评价。12月,张德江委员长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出席老挝建国40周年庆典活动,并对老挝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把中老友谊推向新高度。
陈昌智、严隽琪、吉炳轩、向巴平措、艾力更·依明巴海、张宝文、陈竺等7位副委员长分别率团访问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匈牙利、蒙古、日本、美国、法国、摩尔多瓦、老挝、柬埔寨、牙买加、东帝汶等国,与往访国议会和政府领导人深入对话交流,广泛宣介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和平发展理念,在增进政治互信、加强议会合作、促进有关国家与我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沈跃跃、张平副委员长还作为国家主席特使分别赴马尔代夫和坦桑尼亚出席马独立50周年庆典和坦总统就职仪式庆典。
这一年,我们还接待了巴基斯坦、泰国、南非、肯尼亚、斯洛伐克、哥伦比亚、墨西哥、孟加拉、阿根廷等国议长,拉美议会议长、欧洲议会议长、各国议会联盟主席,以及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韩国国会副议长访华。着力深化外国议会对华全面认知,充分宣传我发展成果和经验,积极促进对华务实合作,大大提升了“请进来”工作实效。
记者:以定期交流机制为主的机制化交流是全国人大保持和发展与主要国家议会和地区议会组织对话沟通的一项开创性举措。目前,全国人大已经与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南非、埃及、印度、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巴西、蒙古等主要国家议会和欧洲议会分别实现了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在2015年,全国人大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国民:2015年,全国人大开展了15次机制性交流活动。张德江委员长赴俄罗斯出席改组后的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了两国立法机关合作内涵,保持了中俄议会关系始终高水平运行,巩固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吉炳轩副委员长赴日本出席中国全国人大与日本国会众议院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重启了中日中断三年的议会交流机制;赴美国访问,推动美国会两院尽快恢复与我交流机制。与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议会以及与欧洲议会的机制交流稳步推进,加强与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和墨西哥、智利、蒙古等发展中国家议会的交流机制。随着我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议会表达了希望与全国人大开展机制化交流合作的强烈意愿,2015年全国人大分别与秘鲁国会和阿根廷议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在交流活动中,我方着力在交流议题设计上下功夫,根据国内外形势、双边重大问题和共同关心的事项设置专题,积极引导交流方向。与日本众议院对话时,重点向日方表明中方在历史问题和二战结束70周年等问题上的立场,敦促日方妥善处理“安倍谈话”、靖国神社、“慰安妇”等敏感问题,促其妥善处理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和核心利益的事项。着重就加快中韩、中澳自贸协定进程做两国议会和重要议员的工作。积极配合国内反腐败斗争和追逃追赃国际合作,通过与法国国民议会、意大利参议院接触对话,为推动对方批准中法、中意引渡条约作出积极贡献。中澳引渡条约批约问题作为我方在机制对话中关心的重要议题,也得到澳方的积极回应。我们在一些机制交流活动的筹备阶段还集中了解我“走出去”企业在一些国家遇到的主要困难,纳入交流对话内容,如向一些国家议会提出我企业普遍反映的签证难、认证难等问题,促请对方从立法机关角度协助解决,为双方务实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记者:开展议会多边交往是全国人大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提升我国际影响力、维护我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全国人大高度重视在议会多边舞台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发挥独特作用,作出特殊贡献。是否可以说2015年是全国人大多边外交议程集中的一年?
陈国民:确实如此。2015年,全国人大加大对议会多边事务参与力度,主动引导议题设置,积极争取我在国际上的制度性权利。派团出席国际和地区会议21次,其中张德江委员长、陈竺副委员长、张宝文副委员长出席一些重要多边会议,提升了我参与多边事务的分量。
张德江委员长出席第四次世界议长大会,我方成功将“和平与发展”加入大会主题,并使我方立场在成果文件中得到充分反映。着力推动金砖国家议会合作机制走深走实,促进金砖国家议会论坛围绕立足议会职能和落实成员国议长会晤成果等开展讨论交流。继续加大对亚太议会论坛、亚洲议会大会等多边组织的参与力度,主动提出契合各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中国倡议”,加强与友好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议会在多边场合的沟通协调,为维护我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作出积极贡献。
2015年8月31日,张德江委员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当天开幕的第四次世界议长大会,并作题为《倾听人民呼声,建设更加公正民主的世界》的发言。摄影/新华社记者姚大伟
记者:全国人大对外交往既包括与外国议会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互访,也包括与外国议会委员会、友好小组、工作机构及外国地方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在您看来,这些不同层次的对口交流和友好合作,对促进双方更好的了解与沟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陈国民:多层次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全国人大各委员会每年均组派代表团出访,与外国议会相关委员会进行对口交流,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交流格局。2015年,我们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对外交往领域广阔、对象广泛、方式灵活、层次多样、渠道丰富的特点,积极开展与外国议会委员会、友好小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及与外国地方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推动地方合作。积极开展立法交流,服务人大立法工作。紧密结合人大立法规划和工作需要开展立法考察。共组派23个团组赴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围绕环境保护法、期货交易法、电影产业促进法、著作权法等重点立法项目开展调研,加强在立法公众参与、维护法制统一等问题上的对外交流互鉴,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积累经验。
交流治国理政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人大故事。面向外国议会广泛介绍中国成功经验,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动与希望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发展经验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加强交流讲学。基于2014年成功的尝试,2015年继续应邀派专家组赴老挝,向老挝国会议员介绍我中小企业促进、外商投资和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并与老方官员充分交流。老国会主席、副主席、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议员和很多政府官员到场听课,反响热烈。此外,还为一些来华培训的发展中国家议员专门开设讲座,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机构运作等内容。
2015年11月16日,张德江委员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巴基斯坦参议院主席拉巴尼。摄影/新华社记者刘卫兵
2015年4月7日,张德江委员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南非国民议会议长姆贝特举行会谈,共同主持中南议会定期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摄影/新华社记者李涛
2015年12月7日,张德江委员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意大利参议长格拉索举行会谈。摄影/新华社记者刘卫兵
2015年11月10日,张德江委员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各国议会联盟主席乔杜里举行会谈。摄影/新华社记者张铎
广泛接触外国议会各类人士,多“交朋友”。推动全国人大青年代表“走出去”和将外国年轻议员“请进来”。积极与新生代政界人士增进交流,积累友谊。全国人大青年代表赴日本出席第二届“议联全球年轻议员论坛会议”,与各国年轻议员广泛交流。成功接待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热列兹尼亚克率领的青年议员代表团访华,加深俄青年议员对中国的了解和对中俄务实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记者:我们知道,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始终坚决维护我核心利益。那么,请您介绍一下,在去年的对外交往中,全国人大如何宣介我发展道路、阐述我方针政策和立场观点?
陈国民:2015年,全国人大在对外交往中加大对涉藏、涉疆、涉港、涉南海、涉人权等问题斗争力度,成效显著。组派两个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分别访问美国、巴西和法国、荷兰、比利时、欧洲议会,广泛接触各国议会、政界和社会各界。访美期间,直接深入美国会议员选区开展工作;访欧期间,与欧洲议会议员座谈、接受媒体专访,取得积极成效。成功接待美国会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佩洛西率领的美国会代表团访问西藏。这是近十年来首个访问西藏的美国会高级别团组,通过会见会谈、参观寺庙、走访藏牧民家庭、与西藏大学师生座谈、参观西藏博物馆,增进他们对西藏的全面了解。在多边场合和人权对话机制中,全国人大代表团主动宣介我有关政策立场,驳斥西方国家对我无端指责。派法律专家参加中英、中美、中荷人权对话和第56届反酷刑委员会会议,以法制建设视角宣扬我人权事业成就、澄清对我错误模糊认识并驳斥他国无端指责。
(文/本刊记者 彭东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