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张赟:让房屋建筑安全了居民才能住得安心

■张赟。 受访者供图
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副主任张赟的履职脚步愈发匆忙。在建筑工地开展质量安全巡查,深入社区收集民意,这位扎根建筑行业二十余年的代表秉持“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职业理想,将专业所长与代表职责深度融合,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去年全国两会,张赟围绕居民房屋建筑安全提出建议,并得到了有关部门明确回应。今年,她将目光投向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建议构建“接访—分流—督办—反馈”信访闭环机制,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推动辖区50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2020年,国家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这项承载着数亿城镇居民期盼的民生工程成为张赟履职的重要切入点。
在挂钩联络的老城区工作中,张赟曾面对堆积如山的居民诉求: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电梯加装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社区居民。“过去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通过系统化改造实现标本兼治。”张赟向记者介绍,2020年以来,她参与推动辖区50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近6万户居民。通过统筹推进管线入地、加装电梯、适老化改造等系统工程,曾经投诉不断的社区焕发新生,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张赟分享道,今年进站接待群众时,经常来反映问题的吴奶奶、陈奶奶也早早就到了。一见到她,她们笑眯眯地说,现在没有问题要投诉,就是想邀请大家去看看她们小区改造后的焕然一新的样子,分享她们的喜悦:小区铺上了沥青路,人行道也加铺了透水砖,改造中还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现在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不会水浸街,污水也不会倒灌。还设计了活动空间,老人们既可以在那里跳跳广场舞,也可以在树荫下喝喝工夫茶、聊聊家长里短。因为小区加装了电梯,腿脚不好的陈奶奶又搬回来住了。现在不但电梯装好了,环境设施改造得一点都不比新小区差,搬回来住,周围都是老街坊老邻居,熟悉又安心,日子是越过越舒服。
助力构建房屋建筑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履职两年来,张赟将专业智慧转化为高质量议案建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加快出台房屋建筑安全管理条例的建议》,提出完善房屋建筑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得到有关部门明确回应。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城镇房屋体检、养老金、保险三项制度。
关于房屋体检制度,主要是对超过一定使用年限的房屋实施定期体检,筛查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倒塌的房屋;关于房屋养老金制度,初步考虑由公共账户和个人账户组成,公共账户主要用于房屋体检、保险等方面。相关部门将扎实开展房屋体检、养老金、保险三项制度试点工作,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同时,按照“数字住建”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尽快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记者了解到,目前条例草案已完成初稿并进入立法程序。此外,张赟提出的支持汕头空间规划调整、完善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制度、建设汕头经河源至韶关高铁等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构建信访闭环机制 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随着履职深入,张赟将目光投向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张赟告诉记者,群众对向人大代表信访的期望值非常高,这对人大代表信访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代表履职不能止步于来信来电,必须用脚步丈量民情。当群众有诉求的时候,要去到群众当中,实实在在倾听他们的诉求,把症结打通。”
在近期的调研中,张赟发现,信访工作相关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还不够顺畅,特别是群众来信来访如何交办,如何做到精准分流、转办到位、督办有序,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有效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基于此,张赟表示,今年将重点建议构建“接访—分流—督办—反馈”闭环机制,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