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尽职尽责,加速推进社会救助立法进程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于浩
当生活的风雨骤至,那些因疾病、失业、意外或衰老而陷入困境的人,最深切的期盼是有一双法律大手,稳稳托住摇摇欲坠的自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困难者的每一声叹息,都牵动着立法者的心弦,是需尽心尽力扛起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直在加快推进社会救助法立法进程。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关于设立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增设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
不久后,全国人大社会委成立社会救助立法联系审议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赴有关省、市、自治区开展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召开协调推进会,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社会救助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进立法进程。
2019年8月,黑龙江省穆棱市马桥河镇北盛村,86岁的孙友老汉家里来了几个陌生人。
“老人家,我们是全国人大的工作人员,过来看看您!”
“哪个单位?”老人家一头雾水。
一旁的村支书抢上前,“他们是从北京来的,在人民大会堂上班!人民大会堂!”
“哦哦,请进,快请进!”老汉忙将他们请进屋里……
“社会救助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经过“田野调查”,一份由全国人大社会委走访多地调研形成的《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报告呈现出来。
2019年12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同时,也看到了这份参阅材料。审议中,与会人员提出,全国人大代表、社会各界对制定社会救助法的呼声强烈,认为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一系列政策举措提供了坚实基础,立法条件已经成熟。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关于制定社会救助法的议案。议案提出,社会救助工作法治不够健全,《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立法位阶较低,建议尽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全国人大社会委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议案所提意见建议,加快立法进程,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2023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率调研组到山东开展社会救助法立法调研。调研组听取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社会救助情况介绍,与省民政、教育、财政、人社、卫健、医保、乡村振兴、工会、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及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德州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德城区天衢街道、临邑县社会福利中心、临邑镇朱家胡同村、济南市历下创益园、历下区建新街道解放路社区等,深入社会救助工作站(点)与一线工作人员交流、入户走访困难群众家庭,了解城乡基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广泛听取对社会救助立法的意见建议。
同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郑建邦率调研组在陕西开展社会救助法立法调研。调研组听取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社会救助情况介绍,与省民政、财政、教育、人社、卫健、应急、住建、医疗保障、乡村振兴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及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宝鸡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金台区中心敬老院、凤翔区柳林镇、宋村等地,与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困难群众代表、基层救助工作者面对面交流,入户走访3户城乡低保家庭,详细了解救助政策落实和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他们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
俯身倾听街巷脉搏,脚步丈量民生冷暖。在系统思维下综合运用监督手段、发挥代表议案建议作用、会同各方努力之下,社会救助立法加速推进。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制定社会救助法。2025年6月10日,全国人大社会委召开全体会议对社会救助法草案进行了审议,认为制定社会救助法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制度作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在内外风险挑战下为困难群众构筑更为坚实的安全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月24日,社会救助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一经公布,便引起社会舆论热议:立法守护“困有所扶”;社会救助给了暂时遇到困难的人一个“站起来”的机会;从今天起,无论遇到多大的坎儿,国家都将成为你最坚实的后盾……
民之所望,立法所向。社会救助法草案不再是冰冷的铅字,而是点亮困难群体的生活希望、温暖岁月长河的不灭火光——这就是法治的力量。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