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双千行动”甘肃省级调研视察陇南天水片区侧记
原标题:用脚步丈量产业发展厚度 以思考擘画县域经济蓝图 ——“双千行动”省级调研视察陇南天水片区侧记
工地园区里,高耸的塔吊挥舞着长臂,连片的现代化厂房孕育着创业者成功的梦想;田畦地垄间,鲜艳的果实压弯了枝头,高科技监测设备伫立守护着农户收获的希望……盛夏时节,白龙江畔、麦积山下,人们以勤劳、坚守为笔,用智慧、勇气着墨,绘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姓生活美好幸福的生动画卷。
6月下旬,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廷礼,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李德新带领的“双千行动”调研视察组赴陇南、天水两市,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培育、营商环境、县域发展等情况,看现场、查问题、听诉求、谋良策。

马廷礼一行在陇南市武都区天泽农林产品研发有限公司听取花椒精深加工和科技研发情况介绍
被誉为“千年椒乡”的陇南,是我国花椒的最佳适生区与核心主产区之一。走进武都区天泽农林产品研发有限公司,展厅里种类繁多的花椒制品琳琅满目,仓库中四溢的鲜椒香气扑鼻。“公司成立至今,先后在武都区郭河乡建设培育基地3000亩、修建集雨水窖20个、修产业路8公里,并聘请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科研团队,将3000亩低产老花椒园提升改造为高产园,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通过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目前已成为武都区花椒精准化繁育、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示范培训基地。”说起花椒精深加工和科技研发项目,企业负责人满怀信心,“目前,我们已辐射带动郭河、三河、玉皇等多个片区乡镇,构建起8万亩花椒种植基地,引领8837户农户走上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协同发展道路。”
“咱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有没有意见建议?”问需于企、寻策于民,听着企业负责人如数家珍的介绍,马廷礼欣慰于他的胸有成竹,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牵肠挂肚。
花椒产业的“麻味经济学”背后,是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碰撞、政策与市场的共振。省十四届人大代表,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高协在点评时为企业支招:“要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对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要主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增长极。”
丛家爽是一名来自大连的年轻创业者,“出生在大连,奋斗在秦安”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让秦安蜜桃抢占春节市场,我们自主研发了盆栽蜜桃+冰点保鲜库AI智控反季节种植模式,这就是我们成功种植的反季节蜜桃。”在秦安县兴国镇高坪村秦安蜜桃智慧农场的大棚里,丛家爽兴奋地向调研视察组一行展示他的成果。
“我们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重点院所建立合作,以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实现实际应用。我们建立的秦瓴智耘智慧农场运管平台已经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数字化与标准化,信息化率达70%以上。围绕秦安蜜桃,我们还开发了自己的文创产品,公仔、冰箱贴……”滔滔不绝的丛家爽身上洋溢着的创业热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农业的未来,看到了农民的未来,更看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未来。”听了丛家爽的介绍,马廷礼感慨万千,“对这样的企业,我们要关心,要支持。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场景。”
……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特色优势产业的驱动,文旅产业的助力同样不可或缺。一路上,调研视察组一行的脚步踏过工地、田埂、园区,也行走在山间、水畔、村舍。
沿着盘桓的山路一直往上,在秦岭余脉的温柔臂弯中,康县青龙山旅游度假区如一颗镶嵌在山河间的明珠,闪耀着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璀璨光芒。
“康县青龙山大景区建设项目在谋划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区域联动。游客服务中心集中展示了我们的文旅康养产品,自行车道连接着美丽乡村论坛会址同花桥景区、温泉酒店……”景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建仓化身“旅游推荐官”,开起了景区“推介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集山地观光、健康养生、田园野趣、户外运动、商务会展、科普研学、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在这里,调研视察组一行感受到了自然的灵动与壮美,也领略了康县独特的人文风情。“要让游客在乡村实现深度游,享受慢体验。”在肯定景区建设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李德新建议,通过举办特色活动、研发文创产品等,实现从“引不来客、留不住人”到“住一晚、品一味、带一礼”的转变,真正推动旅游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李德新一行调研清水县白沙镇赵沟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
走进天水市清水县白沙镇温泉村,青山环抱、溪水潺潺,黄墙灰瓦的农舍错落有致,“微花园”“微菜园”点缀其间,游客在民宿小院里品茶聊天……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的生动图景。清水汤浴温泉村旅游项目便位于此处。
据镇党委书记南彦成介绍,该项目以“山、水、林、田、村”原乡山水田园为基础,创新“乡村+体验”旅游模式,以“体验原乡里的轻生活”为主题,打造了清水县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观光农业园、戏水池、水景街等10个景观设施。“温泉旅游的蓬勃发展,也为村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渠道。下一步,我们要做精做优乡村旅游,助力打造清水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引导扶持沿线更多群众参与农家乐、民宿、小摊点、庭院经济等方面的经营,真正让群众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
如何释放温泉旅游“热动能”,点燃乡村发展“新引擎”?省十四届人大代表、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光庆认为,清水地热资源丰富,一定要做好“融合文章”,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温泉故事。思索片刻,他补充道:“还要进一步发展康养产业,注意差异化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做好季节性互补,确保资源有效利用。”
……
一路走、一路看,一边思、一边议,“问题清单”以小时为单位刷新,代表们以脚步丈量着产业发展厚度,用思考擘画出县域经济蓝图。在两市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监督与赋能实现了同频共振。
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经济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不断加快工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
要加强对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分析研判,精准绘制招商图谱,确保引进的项目与本地产业发展方向契合,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
要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差异化品牌培育工程,运用新媒体、节会赛事、电商平台讲好品牌故事,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特色品牌。
要建立全周期项目管理体系,常态化储备项目,积极对接政策争取列入国家盘子,为“十五五”储备动能。
……
调研视察前的深入学习、仔细阅研,调研视察中的多看、多听、多思、多议,形成了这一条条凝聚着代表智慧和心血、承载着人民期许和嘱托的意见建议。意见建议背后,是企业家、创业者逐渐舒展的眉头,是工人、农户挂满汗水的笑脸,更是监督者与奋斗者共同书写的新时代发展篇章。而代表们用脚步丈量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成为县域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百姓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的坚实阶梯。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