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棚下议事会:一场回应民生关切的民主实践
6月12日,莲蓉园社区嘉德花园的凉亭里,雨丝轻叩亭檐。区人大代表、社区居民、城管部门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围绕年初一份《关于解决城市餐厨废弃物问题的建议》,展开了一场“掏心窝子”的对话,梁溪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唐斌彪主持会议。从“老问题”到“新进展”,从居民诉求到部门回应,这场“棚下议事会”成为人大开放月和“132、找代表”活动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
棚下“大实话”
居民心声里的民生温度

“人大代表提出这个建议非常好,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问题!”居民代表陶乐平率先打开了话匣子,“要管好餐厨垃圾,真是个系统工程——源头得管住,监督得跟上,处理更要规范。现在大家都知道地沟油害人,但有些小商小贩为了省钱,还是走歪道。希望能从源头堵住这些非正常流出渠道,让正规处理链‘跑’得更顺!”他的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一阵共鸣的掌声。
“我用无锡话讲两句哈!”曹健笑着接话,“以前对地沟油这事儿没太关注,今天听了才知道危害这么大。不过我还想为社区说几句——尽管我们社区基础设施老化缺失,环境也比较简陋,但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能克服不利条件,始终以热忱的服务确保老百姓的诉求‘件件有回音’。他们不容易,得给咱们的‘小巷管家’多些支持!”他的“跑题”发言,换来的是与会人员会心的点头。
“能坐这儿和大家一起讨论,我打心底里高兴!”退休工人包国洪接过话茬,“政府愿意抽时间听我们‘唠叨’,还带着我们一起监督,这事儿虽小,却关系着咱老百姓的健康。我们这些退休的,也想跟着去看看处理现场、查查台账,尽点力!”棚下的风裹着真诚的话语,让这场对话多了几分暖意。
代表“良方”
十年政策落地的民生追问
这场“民生对话”的起点,要从一份建议说起。无锡市早在2012年1月1日便施行《无锡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但十余年来,餐厨垃圾收运不规范、处理去向不明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区人大代表、无锡瑞顺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政远在日常履职中敏锐察觉到,居民对“垃圾去哪儿了”“会不会变成地沟油”的担忧尤为集中——这些“藏在生活里的小烦恼”,实则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健康安全。
作为人大代表,梁政远深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他将居民的心声梳理整合,结合政策落地的实际难点,最终在年初区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强餐厨垃圾规范化治理的建议》。这份凝结着居民期待的建议,迅速引起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被列为2025年重点督办建议。把居民的“担心”写成建议,就是要让民生问题从“口头”落到“纸面”,再从“纸面”走到“地面”。
部门“晒”进度
用数据回应“急难愁盼”
“截至6月,全区已完成1560家餐饮商户收运协议备案,餐厨垃圾日均收集量比年初提升25%;开展35场专题宣传,覆盖商户1756家次;查处违规投放案件1起,督促21家商户补签协议……”区城管局负责人翻开《梁溪区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情况汇报》,用一组组数据回应关切。
“我们分三阶段推进:1-3月‘摸家底’,逐户建立收运档案;4-8月‘集中治’,联合处置企业规范流程;9-12月‘执法固’,让管理常态化。”负责人介绍道,“城管队员进社区、进商圈,既查违规又教分类,发了605份宣传手册;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科普政策,线下在学校、菜市场办讲座,现在商户分类知晓率能到85%。”
“下一步我们打算做三件事:一是建立商户回访机制,定期听居民意见;二是通过媒体宣传‘光盘行动’,从源头减少垃圾;三是严打非法收运,让正规收运车‘跑’得更顺。”负责人的汇报具体实在,居民们边听边点头。
民主“支招”
把“当下改”变成“长久立”
“建议在《专项整治方案》里明确‘收运时间弹性调整’标准,比如夏季高温时段能不能提前到6点?”区人大代表梁政远结合前期调研提出。
“鑫湘隆餐饮的‘分类台账+监控记录’模式挺好用,能不能选10家标杆店,组织其他商户来‘取经’?”刚视察完餐饮门店的代表梅芳举了例子。

“可以在社区设‘餐厨治理意见箱’,让居民随时反映问题,还能当‘义务监督员’。”代表张昭的建议直指治理末梢。
这些“金点子”整合了前期督办中强调的“法治保障、协同联动、公众参与”思路,为治理工作添了把“火”,推动着从“当下改”到“长久立”的制度升级。
“从居民‘说问题’到代表‘递建议’,从部门‘抓落实’到大家‘齐支招’,这场棚下议事会,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不定期组织“代表+居民”联合督查,重点看收运时间调整、防漏设施落实、标杆店推广等进展,“直到居民说‘满意’,这场民主对话才算‘圆满收官’。”
座谈会结束时,云隙漏下阳光,金斑缀满议事桌。居民说真话、代表传民声、部门抓落实——一场关于民生的“双向奔赴”,正在梁溪区持续升温……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