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庆阳:人大助力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
通讯员 王诚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宫宜希
庆阳市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从“豆选”制度到“马锡五审判方式”,民主法治建设底蕴深厚。近年来,庆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从陕甘边区民主探索经验中汲取精神滋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庆阳人大实践。
“广泛的人民性是陕甘边区政府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特点。我们应当抓好历史传承,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不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这块红色热土上开花结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赵立新说。
“专题询问+网络直播”,让监督触“屏”可及
“前几天下冰雹,我家果园受灾严重。请问市政府能不能帮我们解决防雹网安装成本高、果农负担重的问题?”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情况专题询问网络直播中,有网民这样问。
距离提问不到1个月,《庆阳市百万亩优质苹果基地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明确搭建防雹网的果园,按3000元/亩标准进行奖补;推行“期货+保险”项目,保费按农户20%、市县财政40%、保险公司40%的比例分担。
“没想到当时手机上一问,政策这么快就送到了家,心里踏实多了!”群众纷纷表示。
这种专题询问方式既让群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大监督在行动,也让政府部门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是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监督工作的生动写照。近3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实践的主动性,围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采取“专题询问+网络直播”监督方式,通过以问知政、以问督政、以问助政,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升级立法联系点,让立法成为群众身边事
“村民们以前大多在自家承包地盖房,建议规范建房行为”,“应从立法角度规定村民房子的面积、层高限制和建筑风貌,突出陇东民居的特色”……在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塔头村立法信息采集点,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听证会,现场气氛热烈。
“立法听证会开到了家门口!我们有30多个村民代表参加,表达了大家的想法。”立法信息采集员张明瑞说。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庆阳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在多方关注下顺利出台。条例共43条,其中6条来自立法信息采集员的原意原话。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实践基地,通过一县一特色、县区全覆盖,将立法联系点的功能从立法向备案审查、代表家站点工作融合拓展,把立法活动延伸到村组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立法。市人大常委会还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建立地方性法规草案民意征集平台、设置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实践基地窗口,线下依托立法实践基地,设立信息采集点71个,选定信息采集员646名,其中有4名是革命先辈亲属,不断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地方立法,让立法工作走入寻常百姓家。
一年一主题,让人大代表更好发挥专业优势
庆阳市有各级人大代表8900多名,为凝聚代表力量、推动解决民生关切,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代表活动一年一主题,连续4年围绕助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民生福祉建设、基层治理实施“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同时,成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资源保护等9个代表专业小组,推动代表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履职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马银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她主动为群众赊猪苗、运饲料,带领群众建办养猪、养牛专业合作社,现在村养殖年收入突破600万元。省人大代表李海军建立苹果产业供应链驾驶舱,该平台实时发布行业动态、苹果价格参考和市场趋势分析,为果农和客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现在卖果子我都要先来李代表这里看一看,心里才踏实!”许多果农说。
市人大常委会还以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为契机,进一步创新代表履职载体平台,开展法官、检察官、警官“三官”进代表家站点活动,落实主任会议成员下基层必须走访代表、开展工作必须邀请代表、办理建议必须联系代表的“三必须”制度,把代表凝聚在主题活动上、产业链条上、小组活动上,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