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何少花:公交线路有终点 为民服务无止境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何少花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动物园枢纽站管理中心103路驾驶员

何少花代表在公交站台向乘客讲解安全乘车相关知识。(代表供图)
敲敲轮胎,拉下集电杆,擦擦后视镜,调整座椅、扶手,检查灭火器,取走挡车器……清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动物园枢纽站管理中心103路驾驶员何少花早早地到达公交场站,对车辆进行例行检查,为一天的驾驶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何少花说:“在别人看来,这可能只是一辆车,但在我们驾驶员心里,这是我们亲密无间的搭档和伙伴。只有人和车完全融合的状态下,才是一名合格的驾驶员。我要确保每一位上车的乘客是安全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2008年何少花进入北京公交集团做站务员,2015年转岗成为北京快速公交2号线驾驶员。从业17年来,她立足岗位,扎根群众,始终坚守“热情为乘客服务”的初心,坚持工作提前一点做、细心一点做,用责任担当和贴心服务伴随乘客一路同行。
通过刻苦钻研车辆驾驶技巧和问题处理方法,何少花做到了零事故、零违章、七项规范全面达标,被同事们称为遵章守纪的“007”。为了更好地服务来自五湖四海的乘客,何少花还在工作中自学了手语和陕西、四川等地的方言。她的善举和热心肠,让乘客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凭着这份热爱和用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何少花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先后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2023年,她转岗至103路公交线,驾驶的车辆从原来18米长的铰接式无轨电车变为12米长的单机式公交车,何少花迎来全新的挑战。她努力学习新车知识,摸清车辆状况,为开好安全车打牢基础。同年,何少花光荣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把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的同时,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103路公交人倡导的一种工作态度就是‘露珠精神’,像清晨的露珠一样,虽然微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象征着每一位职工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何少花动情地告诉记者,103路公交是有着67年历史的老线路,从将服务视为生命的售票员前辈王桂荣,到35年安全行车70余万公里的驾驶员程来声,再到不断涌现的优秀的年轻一代103路公交人,都是“露珠精神”传承与发扬的有力证明。时代变迁,匠心不变,自己也将努力将“露珠精神”接力传承好。
何少花欣喜地告诉记者,她创新研发了“导游式服务报站器”,增加驾驶员真人录音介绍车辆沿途景点和换乘情况,与常规人工智能站点播报相互补充,乘客在车上能更充分感受到北京文化和首都的热情。目前这一创新举措正在测试阶段,拟在103路先进车组中试运行。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后,何少花把公交领域作为履职尽责的切入口,通过走访调研搜集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在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关心关爱公交蓝领工人群体、加大公交政策倾斜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
公交车是城市的窗口和流动的风景,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107路公交车报站鼓楼后播放歌曲《鼓楼》,展现独属北京的浪漫;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途经中轴线建筑群多个名胜古迹的5路公交车成为各地游客的“网红打卡线路”……何少花说:“北京公交的这些创新拉近乘客与公交的距离,让乘客和游客能在公交车上了解老北京的历史,体会鲜活的北京文化。”
2025年全国人代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何少花说:“每一位乘客的背后都是一份民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不仅要把乘客送到站,也要把大家的心声‘送到站’。我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带到大会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