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核心业务下沉联络站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近年来,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完善工作机制,用好代表联络站深化“两个联系”,厚植人大工作民意基础,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搭建“一个平台”,夯实“联”的基础。本着便民亲民的原则,推动“下楼出院”“临路沿街”。在选区、市民广场、企业等人流量密集处设立联络室、点,全区形成代表联络站、室、点体系,织起全面覆盖基层的社情民意“搜集网”。
  (二)深化“两个联系”,落实“联”的职责。一是业务下沉全覆盖。常委会领导和专工委成员每两月进代表联络站就常委会议题征求代表选民意见建议,推动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核心业务下沉进站。2024年以来,针对25项监督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工委110人次,进站征集相关议题建议98条,让代表选民意见建议直达常委会会议。国家机关负责人采取“点单”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联络站听取代表选民意见。8月,6名副区长和相关局以组团方式统筹安排进7个代表联络站开展“区长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推动解决嘉兴高级中学迁建项目土地指标等问题8个,当场交办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路网建设等建议22个。二是联系服务“全天候”。常委会组成人员与联系代表每年至少联系2次,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区人大代表全覆盖。9月,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五个一活动”(一张民情地图、一本履职书、一张民生实事推荐表、一本案例籍、一张履职提示单)。建立区人大代表选民联络员队伍,每位代表选择8-10名选民作为选民联络员,及时听取意见建议。将全区700多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坚持“代表+网格”做法,依托“代表码”全覆盖“亮身份”,将代表力量下沉到选区网格,及时做好走访联系、参与基层治理等工作。三是民意处理“全闭环”。完善民情民意收集、处理、答复、评价闭环机制,线上依托“浙里人大代表”“代表嘉”“代表码”数字化场景,线下通过进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情民意。根据处置权限,形成闭环处置清单,分别通过市、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四级移交办理。2023年以来,线上收集建议6308条,办结6191条,办结率98.1%;线下收集意见建议128件,形成闭会期间建议办结。
  (三)聚焦“三类要事”,提升“联”的质效。一是助力中心大事。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组织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依托联络站、室、点,开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活动,亮出“代表码”,收集意见建议369条,部分建议转化成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形成地方人大助推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研究调研报告,获得市领导批示,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部署开展代表“双岗建功”主题活动,引导各级代表走进联络站,在助力健全人才服务体系等10方面工作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助推民生实事。2023年,在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月,通过“代表码”征集382条线索,形成10条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交办区政府;组织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规划、工程质量、工程进展等内容开展督查,线下通过看现场、进代表联络站,线上使用“代表嘉”系统共提出建议160多条,督促民生实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结合秀洲特色,开展 “12·3人大代表日”活动,2023年活动日期间,广泛发动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全员进联络站室联系选民,助推解决园区治理、空中管线等民生实事问题110个。三是破题关键小事。各联络站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形成了一批吸收民意的特色工作载体,助力解决群众身边急事小事。新塍镇每周三开展无主题接待,创新“代表赶集”摆摊听民意;油车港镇在天星社区设立“民星议事团”,围绕社区治理定期展开意见征集和商议;新城街道打造“新城议事”品牌,通过“议事+网格”形式,助力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等。
编 辑: 许欣宜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