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驷委员提问
袁驷委员提问
袁驷委员:我来自全国人大环资委。我们在连续多年的执法检查中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环境保护法修订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依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同时,在环境保护法实施中还有一些不够到位的问题,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想问的问题是,为推进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下一步对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安排?谢谢。
国务委员王勇回答问题
国务委员王勇:尊敬的战书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代表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袁驷委员的提问。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专门召开会议,结合听取和审议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对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询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连续5年开展生态环保法律和相关决定的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6次亲自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这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入贯彻落实,是对各级政府依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监督和积极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环保法实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持续修复,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执法检查报告肯定了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取得的良好成效。同时,也指出了法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六方面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项主要意见和建议,为我们下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狠抓问题整改,特别是针对一些地方相关法律责任落实执行不到位、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短板弱项等突出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履行领导职责、监管职责和工作职责,促进各相关主体严格履行法律义务,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以抓好责任落实为“牛鼻子”,扎实推动法律规定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下面,我简要报告我们对下一步几方面重点工作的考虑。
第一,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持续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是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统筹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绿色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按照“十四五”规划,力争到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二是着力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集约循环高效利用。三是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引导资金投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创新绿色产业服务模式,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
第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和精准、科学、依法原则,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是扎实开展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深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不断改善大气环境,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二是扎实开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等标志性战役,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切实保障水生态安全。三是扎实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等风险。依法推行农用地分类管理,持续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监督管理,推动调查质控等要求进一步落实。四是扎实开展危险废物监管及新污染物治理。深入实施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危废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及其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第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我们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切实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一是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约束作用,加大分区管控成果在重大战略规划实施、重大项目落地中的应用力度。二是持续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稳定在57%左右。三是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力度,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
第四,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我们将在法治轨道上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一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配合做好黄河、青藏高原、海洋环境等方面法律的制修订,研究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等,推动区域立法,夯实法治基础。二是推动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审视评估现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情况。研究制修订化学物质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等标准,建立健全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三是推动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推动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联合开发,加大生态环境资金保障。
第五,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我们将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区域联防联控制度,持续增强执法效能。一是强化各方法定责任。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落实督查、考评机制,不断夯实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管理责任,压紧压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二是强化行刑有效衔接。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推动形成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对异常运行环保设施、环评弄虚作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三是强化法律实施保障。研究加强环境与健康监测,努力实现监测体系对污染源以及环境、生态质量全覆盖,超前部署重点领域专项科技研发,推动成果转化。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发展绿色金融,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四是强化法律宣传普及。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推动市场主体思想认识从“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转变。持续开展社会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提升行动计划,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下一步,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支持帮助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继续全面有力实施环境保护法等各相关法律法规,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上回答,请委员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