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大调研烤烟生产工作
2010年3月4日至1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烤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查映伟带队,深入全市8县(区)对当前烤烟工作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查映伟带领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交通局、扶贫办、烟办、烟草公司等有关部门领导,对临翔区和耿马县的抗旱育苗、种烟地块落实,和博尚、勐撒两个核心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第二阶段,查映伟带领市烟办、烟草公司领导对双江县、沧源县、镇康县、永德县、凤庆县、云县的抗旱育苗、种烟地块落实和展示区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在调研过程中,查映伟始终强调全市今年烤烟生产要突出“两个重中之重”,即:把抗旱保育苗、抗旱保移栽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提质增效作为全年烤烟生产的重中之重。
2010年,在国家烟草专卖总局未增加烤烟生产指标的大背景下,省烟草专卖局统筹规划,对我市的收购计划给予了最大限度倾斜。今年,我市争取到了55.4万担的烤烟生产收购指标,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15万担。目前,各烟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涨,正全力投入烤烟育苗、整地备肥、修沟修路、建盖烤房、储备燃煤等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临沧的烤烟产业正迎来难得的大发展机遇。但生产量加大、任务加重,尤其是持续大旱的威胁,给今年临沧得烤烟生产带来重大挑战。
调研过程中,查映伟首先强调,抗旱保育苗、抗旱保移栽,是当前烤烟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指出,今年的持续干旱形势,给当前烤烟育苗和即将进入移栽的烤烟生产带来了严峻考验。目前,烟苗已经育下,移栽节令已经迫近,寄希望于大工程、大投资解决烤烟产业抗旱供水问题,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因此,各级干部和广大烟农,要结合自身实际,想千方设百计寻找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应对燃眉之急。对于抗旱保苗,目前,全市83个育苗点中,有13个育苗点需拉水育苗,旱情持续加重且形势不容乐观。他要求对所有苗圃的供水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分析预测水源衰减趋势,严格执行考研产业旱情周报制度。对有可能出现水源枯竭的育苗点,务必预备好替代水源,无论如何要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挖掘技术潜力,通过培育壮苗,提高烟苗素质,增强抗旱能力。对于抗旱移栽,他要求要积极、迅速推广凤庆县的成功经验,组织烟农在植烟地块的田边地角开挖坑(塘),内侧铺垫塑料薄膜,并以人挑、马驮、车运等多种方式将水储存在坑(塘)中,为烤烟抗旱移栽和抗旱保苗提供水源保障。
能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特色精品烟叶,这既关系到今后省委、省政府对临沧烤烟产业的关注程度和上级烟草部门对临沧烤烟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关系到烟农效益和财政收益,从而关系到烟农投身烤烟产业建设的热情。因此,烤烟产业提质增效是查映伟在此次烤烟生产工作调研中强调的又一个重点。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市烟叶收购均价在去年基础上每公斤提高1元的目标。调研过程中,查映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观念转变到提质增效上来。他反复指出,烟叶收购均价的提高,不是靠最终收购收出来的,而是靠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措施的到位打造出来的。要确保提质增效,就是要把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关口,严格落实烤烟生产的“十六个一”措施。当前,要加大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尤其是预整地工作,要早动手,早准备,为下步及时抢栽抢种作好充分准备,确保5月1日前按时完成移栽。要求从备好肥、理好墒入手,在提高预整地质量上下足功夫,为烟苗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以此提高烟苗抵御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夯实保抗旱、保提质增效的基础。今年我市的烤烟生产,继续以临翔区博尚和耿马县勐撒作为山区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其余6县,每县组织实施一定规模的展示区。这批核心示范区和展示区,将对全市烤烟生产的提质增效,以至今后的烤烟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查映伟要求,两大核心示范区要按照规划方案认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并瞄准省级水平、国家级水平目标来建设。对于展示区,查映伟特别强调要展示出实实在在的内容,要能够体现本地区种烟的最高水平。各县(区)要根据各自实际作好定位,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要切实树立品牌意识,把烤烟产业做强做优,打造具有临沧特色的精品烟叶。
围绕抗旱保育苗、保移栽和提质增效,查映伟还重点调研了今年的烤房建设、燃煤运输和补贴等新问题,并多方征求意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